:雍容华贵、典雅大方、富丽堂皇、做工精细……再多的华丽辞藻,也描述不尽工匠邢洪革手中的花丝镶嵌作品带给记者的视觉感受。
据介绍,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就已有雏形,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。这项古老的工艺,凭借着细腻、精湛、华丽的特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如今,在武清区下伍旗镇神机马坊村,邢洪革传承着这项三千多年前的老手艺,并让它焕发出了新光彩。
走进邢洪革的作品展示室,数十件作品让人啧啧称奇。“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用金、银等为原料,采用掐、填、攒、焊、堆、垒、织、编等技法,将金属丝制成千姿百态的造型。”邢洪革一边介绍,一边将记者带到生产现场,“这是堆工艺,把这根银条一点点地盘起来,就形成了吊坠的底盘,后期再镶嵌上装饰品。我们这都是纯手工制作!”他自豪地说,“最近我们接到了新订单,有客户订了200个吊坠、100个戒指。”记者在现场看到,邢洪革带领的工匠们,干劲都很足。
非遗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。近年来,武清区深入挖掘非遗资源,推动农村经济发展。邢洪革与花丝镶嵌工艺的渊源要追溯到30年前,“之前村里就有人干这个,我当时就很感兴趣。初中毕业后,我到北京通州跟着一个老师傅系统地学习了这项工艺,兴趣越来越浓,一干就是这么多年。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邢洪革工作室里的员工,年龄小的三十岁上下,大的五十岁左右。“别看他们比我年轻,但从事花丝镶嵌的时间都有好几个年头了,可以称得上lsquo;老rsquo;师傅。”邢洪革介绍道,“我这订单越来越多,忙不过来,还招了一些村里的家庭妇女过来工作,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,实现增收。”“以前在家只能照顾孩子,也没有稳定的工作。”村民张新新对记者说,“现在既能照顾孩子,每个月还能有三四千元收入。”
精美的首饰、别致的手包、华丽的摆件……“花丝镶嵌工艺只有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,才能更长久地传承下去。”邢洪革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。在他的带动下,他的两个儿子都从事了相关行业,小儿子正在系统学习珠宝设计,立志将现代与传统手艺相融合,创作出更多作品。“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。我相信,在我们的坚守下,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工艺一定会长长久久焕发光彩!”邢洪革坚定地说。
关键词:
三牛注册的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中国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三牛注册的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